在苦等一年半之后,2024年最后一天,宏工科技在創業板上市狀態顯示為注冊生效。宏工科技2023年5月12日首發過會,迄今歷時19個月。不過,新經濟IPO注意到,宏工科技雖然闖關成功,但其招股文件披露的潛在風險不容小覷。報告期內,宏工科技存在經營業績變臉、存貨激增、下游需求不明、在手訂單銳、未來業績成長性存疑等諸多問題,在自身資金鏈不斷惡化并遭到多家安裝服務供應商追債的背景下,宏工科技似乎將創業板上市融資當成了自身的救命稻草。問題是,這根稻草真的能拯救基本面難看的宏工科技嗎?
臨門一腳業績大變臉
公開資料顯示,宏工科技成立于2008年,主要從事于粉料、粒料、液料、漿料等散裝物料的自動化處理產線及設備的研產銷,產線產品廣泛應用于鋰電池、精細化工、橡膠塑料、食品醫藥等 多個下游行業的不同應用場景,下游客戶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遠景動力等鋰電池大廠。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宏工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79億元、21.78億元、31.98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5007.69萬元、2.98億元、3.15億元,業績保持穩定增長。
伴隨財報數據的節節攀升,宏工科技開始將上市融資排上日程。早在2021年10月27日,宏工科技與中信證券簽署了輔導協議。經過三期輔導之后,宏工科技于2022年6月16日通過廣東監管局的輔導驗收,隨即開啟創業板的征程。2022年6月22日,宏工科技創業板IPO正式獲得受理。
然而,從其后續進程來看,宏工科技創業板闖關之旅并不順利。在宏工科技科技看似爆發式業績增長的背后,有關公司存貨與應收賬款的的持續攀升、毛利率的下滑以及公司業績成長性與持續性等問題多次遭到監管層的反復盤問。而從其最新財報數據來看,深交所對宏工科技的上述質疑絕非空穴來風。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9月,宏工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4.59億元,較2023年同期下滑了26.44%;實現凈利潤1.11億元,同比下滑了37.42%。根據公司預測,2024年全年,宏工科技預計實現營收22.23億元,同比下滑30.49%,預計實現凈利潤2.22億元,同比下滑29.49%。
不難看出,就在闖關創業板的關鍵時刻,宏工科技經營業績卻出現了大幅變臉,營收、凈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對此,宏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2024 年以來,公司下游領域擴產節奏放緩, 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下滑 。
與此同時,宏工科技在展望未來業績時坦陳,如公司一年以上出商品金額進一步增加 ,應收賬款無法及時回收或賬齡結構進一步惡化,預計獲取的大額訂單無法簽訂,下游客戶放緩擴產速度,海外對國內新能源行業出海政策進一步惡化等,2025年及未來業績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至少從訂單金額來看,宏工科技對其未來業績下滑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1-9月,宏工科技在手訂單金額分別為22.56億元、38.52億元、28.62億元以及24.82億元。相比2022年年末,宏工科技在手訂單金額減少了14億元,同比降幅接近4成。
對于IPO企業而言,業績大幅變臉對其后續上市進程及其不利。2024年以來,今年已有8家擬IPO企業終止注冊,其中微策生物、丘鈦微等多家公司經營業績在過會之后出現了明顯下滑。因此,盡管宏工科技已經提交注冊,公司未來能否順利登陸創業板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過度依賴“寧王”,蜜糖還是砒霜?
按照產品類別劃分,宏工科技主營業務共分為物料自動化處理產線、單機設備以及配件及改造三部分。報告期內,公司物料自動化處理產線的收入占比分別為78.05%、80.55%、 84.15%和 92.79%,是公司主要的營業收入來源。
從下游應用來看,鋰電池行業為宏工科技最大的營業來源。報告期內,公司來自于鋰電池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 71.99%、 90.85%、92.18%和 87.37% ,不難看出,最近2年及一期,宏工科技有近9成的營收都來自于鋰電池行業,這也導致公司營收面臨到對特定行業過于依賴的風險。
從企業發展歷史來看,宏工科技發展早期下游客戶主要以食品和制藥廠家位置。2015年來,宏工科技開始進軍鋰電池設備賽道,并順利搭乘上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快車道。2019年以來,宏工科技成為成為寧德時代、比亞迪、 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 企業的穩定供應商,業務規模持續增長。
這其中,寧德時代的助力成為宏工科技業績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2021年-2023年,宏工科技對寧德時代銷售金額分別為1.05億元、5.46億元、6.2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05%、25.06%、19.44%,單一客戶的營收占比超過20%。此外,比亞迪、華友集團等鋰電企業也長期位列公司前五大客戶名單之中。
抱上“寧王”的大腿后,宏工科技營收規模實現了爆發式增長。2021年-2023年,宏工科技營業收入由5.79億元大幅增長至31.98億元,三年期間營收增幅超過5倍。不過,由于議價能力的缺失,宏工科技在與寧德時代等巨頭的合作也出現了應收賬款高企、毛利率下行等問題,經營業績的含金量備受質疑。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宏工科技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賬面余額分別為2.94億元、10.82億元、19.78億元,由此計提的壞賬準備分別為3203.68萬元、7940.60萬元、1.49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宏工科技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金額高達1.5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成為公司利潤端大幅縮水的一個主要原因。
此外,隨著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愈演愈烈,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投資熱情明顯減退。尤其是2023年以來,鋰電新簽約項目數量及投資金額銳減,寧德時代的產能擴建步伐也出現明顯放緩。招股書顯示,2024年1-9月,宏工科技對寧德時代的銷售收入僅為1.61億元,尚不足2023年全年銷售金額的三分之一。在此背景下,宏工科技業績的大幅縮水也就不難理解。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隨著對寧德時代以及整個鋰電池行業銷售收入的快速下降,宏工科技最終吞下了過度依賴特定行業以及單一大客戶的苦果。
多家供應商起訴追債 “融資續命”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應收賬款壞賬風險之外,宏工科技所面臨到的存貨滯銷壓力也較為突出。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宏工科技存貨賬余額由4.03億元大幅攀升至13.18億元,三年內存貨金額增幅超過9億元。
對此,宏工科技在招股書表示,物料自動化處理產線及設備具有高度定制化、個性化特征,公司產品在發出后需經安裝、調試、試生產等過程,只有達到合同約定的技術標準并經客戶驗收合格后確認收入,項目執行周期較長。如未來下游客戶環境發生不利變化,則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將進一步增加,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在此背景下,宏工科技存貨問題受到了監管層的反問問詢。根據深交所披露信息,繼第一輪問詢和第二輪問詢之后,深交所在審核中心落實意見函中再次宏工科技就有關公司存貨結構的合理性、1 年以上各類存貨的形成原因及具體情況,1 年以上發出商品金額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等問題做出說明。
目前看,宏工科技存貨減值壓力仍較嚴重,尤其是其一年以上庫齡發出商品金額出現了大幅激增。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末,宏工科技存貨金額仍超過10億元,其中一年以上發出商品的賬面余額高達3.88億元,相比2023年末(1.95億元)幾乎翻倍。顯然,發出商品的庫齡越高,也就意味著宏工科技與相關客戶存在潛在糾紛的可能性越大,存貨損失的風險也就越高。
事實上,存貨以及應收賬款的持續攀升不及讓宏工科技面臨到日趨嚴重的壞賬風險,同時也導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的全面惡化。報告期各期,宏工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26億元、-5336.80萬元、-4235.44萬元、-1.56億元。不能看出,自20222年以來,宏工科技經營性現金流就處于持續凈流出的狀態,公司看似光鮮的業績只不過是“紙上富貴”。
由于經營性現金流的持續流出,宏工科技只能依靠借款來維持企業運行。截至2024年9月末,宏工科技貨幣資金僅為為1.78億元,但有息負債金額超過4.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額為2.05億元,長期借款余額2.39億元。
由于公司貨幣資金已經無法負覆蓋短期債務,宏工科技短期償債風險不斷增加。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別僅為1.19倍、0.8倍,二者均低于安全值范圍。
事實上,隨著償債壓力的不斷增加,宏工科技在過去兩年之內多次被江蘇沐勛和江蘇鑫圣等工程建設企業起訴,并涉及財產保全案件。
顯然,在沖擊創業板上市的關鍵時刻,如果不是自身資金鏈過于緊張,宏工科技斷不會淪落到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的程度。
本次IPO,宏工科技擬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53201.54萬元,其中2.4億元用于智能物料輸送與混配自動化系統項目,9201.54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另外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顯然,在自身資金鏈不斷惡化并遭到多家安裝服務供應商追債的背景下,宏工科技似乎將創業板上市融資當成了自身的救命稻草。然而,考慮到公司經營業績變臉、存貨激增、下游需求不明、在手訂單銳、未來業績成長性堪憂等諸多問題,宏工科技創后續即便上市成功,也難言樂觀。
風險提示:
本文內容均依據公開市場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招股材料、上市公司財報、工商信息等)撰寫,我方追求基于公開信息基礎上對資本背后真相的探索,力求做到觀點客觀公允,但本文信息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承擔由任何個人或組織擅自使用該內容引發的任何損失責任。
相關推薦
近日,松下公司透露,松下控股將解散旗下家電子公司松下電器,意圖集中資源與力量,發展更具增長潛力的高利潤領域。
近日,人民銀行公布的罰單顯示,恒豐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因存在多項違規行為,被開出巨額罰單,總罰沒金額接近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