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橋系”二代面臨什么挑戰?
作者 | 姚悅
全球鋁業巨頭“魏橋系”又在醞釀一個大手筆。
12月23日,“魏橋系”的港股公司中國宏橋(1378.HK)和A股公司宏創控股(002379.SZ)同時公告稱,宏創控股正在籌劃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從中國宏橋孫公司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下稱:魏橋鋁電)等手里購買山東宏拓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宏拓實業)100%股權。
來源:宏創控股公告
作為中國宏橋的核心資產,宏拓實業擁有位于中國內地大量鋁產品生產線。這次交易“魏橋系”正是欲將港股的優質資產裝進A股,而且此番資本騰挪手筆可不小,宏拓實業凈資產約為470億元,估值更一度達600億元。
“魏橋系”的創始人張士平,與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并稱“山東二張”。“魏橋系”的兩大產業——紡織、鋁業——均做到了全球龍頭地位,張士平也因此獲稱“亞洲紡織大王”和“鋁業大王”;在資本市場,“魏橋系”也一度坐擁三家上市公司——魏橋紡織、中國宏橋、宏創控股。
有產業和公司托舉,張士平家族也是富豪榜的常客。據《山東商報》12月27日最新發布的“2024山東創富榜”,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魏橋集團)的張波(張波系公司創始人張士平兒子)家族以1674.13億元的創富估值榮登榜首。同時,《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張波家族以720億元的財富值排名第217位。
2019年,“魏橋系”創始人張士平去世,“二代”張波兄妹三人執掌家族事業。由此,“魏橋系”也開展了一番新的資本動作,在籌劃此次中國宏橋和宏創控股之間的資本騰挪之前,“魏橋系”已在2024年年初完成了家族第一家上市公司魏橋紡織的私有化退市。
兩次動刀港股資產背后是何原因?“二代”執掌的“魏橋系”又面臨著哪些挑戰?
20億宏創控股
“鯨吞”470億“侄子公司”
“魏橋系”此次資本操作,不僅是典型的“左手倒右手”,而且又將演繹一場A股的“蛇吞象”收購。
據天眼查顯示,山東宏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宏橋)通過魏橋鋁電持有宏拓實業95.29%的股份,山東宏橋同時也是宏創控股的控股股東,持股22.98%。另據Wind數據顯示,山東宏橋為中國宏橋的孫公司,持股94.52%。也就是說,宏拓實業、宏創控股統統都是中國宏橋附屬公司。
具體到宏創控股、宏拓實業,二者算是“叔侄關系”。雖然論“輩分”,宏拓實業沒有宏創控股高,但在資產規模上,宏拓實業卻力壓“叔叔”。
宏拓實業是中國宏橋的核心資產,目前擁有中國宏橋及其附屬公司位于中國內地全部鋁合金產品、氧化鋁產品及部分鋁合金加工產品生產線。
截至2024年9月末,宏創控股的凈資產為19.78億元。截至2024年11月30日,宏拓實業未經審計的凈資產約為472.14億元,就此數據來看大約是宏創控股的20多倍。
此次收購計劃公布之前,中國虹橋還為宏拓實業引入了一批戰略投資者,壯大股東基礎。
來源:中國宏橋公告
2023年12月,中國宏橋公告稱,天津聚信、濟南嘉匯、中信金融資產、濟南君岳、中國東方、寧波信鋁、濟南宏泰及天鋮鋅鋮一期均同意分別以5億元、5.3億元、5億元、2.02億元、5億元、4億元、3.01億元及3000萬元的對價認購宏拓實業新資本,累計對價合共為29.63億元,目前合計持有宏拓實業約4.71%的股權。
當然,上述這8名投資方,也是此次宏創控股的交易對方。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宏拓實業100%股權的估值為600億元。而截至12月20日收盤,宏創控股的總市值102億元。二者懸殊明顯。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當并購交易呈現“蛇吞象”特征時,即小體量公司試圖控制遠大于自身的實體,監管機構將會密切注視一系列關鍵要素:交易條款的公平性、定價機制的透明度、資金流向的合法合規性,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形式的利益沖突或潛在違規行為。
據此次公告顯示,宏創控股已經與魏橋鋁電等交易對方簽署意向性協議,初步達成購買資產意向,最終價格以評估值為基礎,經各方協商確定。具體方案將由交易各方另行簽署正式協議予以約定。
由于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宏創控股已于12月23日開始停牌,預計在不超過10個交易日的時間內披露具體交易方案,即最晚將于2025年1月7日開市起復牌。12月27日,宏創控股宣布繼續停牌。
上述公告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即12月20日,宏創控股盤中快速上漲,5分鐘內漲幅超過2%,截至當天收盤,報8.97元/股,上漲10.06%,總市值102億元。
“魏橋系”兩次動刀港股資產
“魏橋系”為何要將這么大一筆資產從港股移至A股?
2023年,受美聯儲多輪加息影響,港元利息創下近十年新高,高息環境令香港整個資本市場投資環境嚴重受挫。2023年,恒生指數累計跌幅近14%;恒生科技指數2023年累計跌8.83%。兩大關鍵指數走勢全球表現墊底,港股市場活躍度也出現下降,日均成交量下滑明顯。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通常情況下,估值、融資、流動性互相影響,流動性差會導致估值失真,而估值低迷又會影響融資效果,融資效果差又進一步影響流動性,形成惡性循環。這種循環可能導致市場下行,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進入2024年以來,港股流動性弱、估值低、融資難的三重難題已有緩解跡象。但部分機構認為,展望2025年,短期港股可能還將存在一定震蕩。
中國宏橋是“魏橋系”鋁制品業務核心上市公司,于2011年登陸港交所,截至12月27日收盤,總市值1090億港元。
多家機構認為中國宏橋估值較低。國盛證券11月研報表示,中國宏橋有望通過海外拓展與上下游深度賦能實現跨越式增長,另外公司作為港股,具有明顯低估值優勢。信達證券6月研報中也表示,中國宏橋估值在行業相對估值中處于低位。
針對此次“魏橋系”資本騰挪的目的,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指出,港股目前在估值和流動性上與A股相比有較大差距,優質資產在A股能夠獲得更充分的價值釋放,提升投資者的回報。
此次宏創控股收購宏拓實業一旦成功,不光是能夠提升宏拓實業的價值,中國宏橋也有望“母憑子貴”。
中國宏橋公告強調,宏創控股收購宏拓實業后,公司在宏創控股的持股比例將相應提高,宏拓實業亦將繼續作為集團的附屬公司。通過此次交易,將有助于提升本集團資產證券化水平,促進本集團長遠發展。
柏文喜表示,這次資產注入將顯著提升宏創控股的市值。同時,子公司的強勁表現可能會帶動母公司價值的重估,由于宏創控股的市值提升,作為母公司的中國宏橋可能會被市場重新評估其價值。
類似情況確有先例,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將旗下創新藥企業傳奇生物剝離到估值更高的納斯達克,從而帶動自己資產重估。而且,傳奇生物有多次大漲都帶動了金斯瑞生物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報道
無獨有偶,在動刀港股公司中國宏創之前,2024年年初,“魏橋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魏橋紡織被私有化退市。
魏橋紡織正是“魏橋系”紡織產業唯一上市公司,其于2003年登陸港股。
就在魏橋紡織上市20年之際,2023年12月,魏橋集團100%持股的一家新公司魏橋紡織科技,擬動用約14億元,收購魏橋紡織已發行的全部H股、所有內資股。2024年3月,魏橋紡織合并完成,并正式從港股退市。
2023年年初至宣布擬被私有化之前,魏橋紡織的股價持續低于2港元。據《21CBR》報道,一位港股投資人表示,魏橋紡織市凈率只有0.2,上市公司價值被嚴重低估的時候,大股東或高管有可能選擇退市。
關于此次私有化退市,魏橋紡織表示,除了受到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業績承壓,公司港股長期缺乏流動性,并且自2006年上市之后,從未通過發行股份等方式自公開市場籌集資金,公司認為其已經喪失作為上市平臺的優勢,股權融資能力有限,這是魏橋紡織進行私有化的另一大原因。
“魏橋系” “二代”面臨什么挑戰?
與柳傳志、任正非、曹德旺和宗慶后并稱為“中國實業界五老”,魏橋集團創始人張士平的創業歷程也頗具傳奇色彩。
1946年,張士平出生在山東鄒平縣的魏橋村,因家境貧寒,其很早就進入一家油棉小廠扛棉花。1981年,35歲的張士平迎來自己事業的轉折點,其被任命為鄒平縣第五油棉廠的廠長,由此張士平開始不斷釋放自己的產業和資本智慧。
張士平的一番改革下,第五油棉廠先是扭虧為盈,但由于行業不景氣,該廠棉花滯銷,于是張士平又順勢向下延伸產業鏈,建立起毛巾廠和紡紗廠,魏橋集團也在此基礎建立。
此后,張士平繼續發揮“衍生”產業的能力。紡織廠用電量極大,為了保證生產的電力供應,魏橋紡織開始自建電廠。而魏橋集團發電量大無法消納,張士平進而踏入電解鋁產業。
由此,魏橋集團逐漸形成了“熱電-棉業-紡織-家紡”的紡織產業鏈,及“熱電-氧化鋁-原鋁-高精鋁板帶箔、新材料”的鋁業鏈條。
張士平的秘訣也被外界稱為“魏橋模式”,即“自建電廠+循環經濟+降本增效”。據自媒體“市值觀察”報道,曾有傳言稱,魏橋電價比國家電網低三成以上,旗下企業用電價格不到0.3元/度,這讓高耗能的紡織和鋁業受益匪淺。
在靈魂人物張士平和“魏橋模式”的推動下,魏橋集團成長為“千億帝國”。而2019年張士平的突然離世,讓外界對魏橋集團的前景尤為關注。
在張士平去世前一年,2018年9月底,魏橋集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已由創始人張士平變更為其子張波,意味著這家“山東第一民企”已悄然完成兩代人的交接班。張士平三個子女在家族產業上也分工明確,兒子張波接管鋁業板塊,大女兒張紅霞執掌紡織業務,幼女張艷紅管理工業園、輔佐長姐。
不過,此時,魏橋集團主業紡織和鋁業都遇到不小挑戰,“二代”肩上擔子不小。
一方面,國內外紡織市場疲弱,對紡織品的需求下降,使得棉紡織產品訂單減少,銷售量下降。自2021年起,魏橋紡織的紡織、電力及蒸汽業務,一直面臨壓力,2022年虧損17.44億元,2023年上半年,又虧5.47億元。
張紅霞一度調整生產計劃,內銷占收入的比例大幅提升,張紅霞還希望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提質增效,以及研發新面料提升盈利水平。
另一方面,中國宏橋的電解鋁合規產能已經達到上限,而自建電廠的模式也不是魏橋集團獨有,中國宏橋也面臨強敵環伺。張波需要一邊想辦法繼續降本,一邊為鋁業尋求第二曲線。
在控制成本上,中國宏橋選擇將電解鋁產能往云南搬遷,那里雨水充足,水利發電相較于火力發電價格較低。根據相關規劃,中國宏橋計劃向云南轉移396萬噸/年產能,占全部產能的 61.3%,目前云南203萬噸/年電解鋁產能主體工程已完成。
受益于氧化鋁和電解鋁價格上行,鋁產業鏈一體化優勢,2024年上半年,中國宏橋營收818.52億元,同比增長11.74%;凈利潤100.31億元,同比增長272.66%。
在新增長點方面,張波也將目光投向了汽車領域。依托鋁業優勢,魏橋集團大筆加碼汽車用鋁輕量化、一體化壓鑄等大項目。2023年,魏橋集團還投資了卡車造車新勢力DeepWay,以及斥資10億美元入股極石汽車。
你認為創業更難還是守業更難?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推薦
近日,松下公司透露,松下控股將解散旗下家電子公司松下電器,意圖集中資源與力量,發展更具增長潛力的高利潤領域。
近日,人民銀行公布的罰單顯示,恒豐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因存在多項違規行為,被開出巨額罰單,總罰沒金額接近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