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夜叉白雪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二次元文化的崛起,“谷子經濟”成為A股市場的熱議話題。這個以年輕人為主消費群體、圍繞二次元文化展開的經濟形態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涌入。然而,從產業本質來看,“谷子經濟”更像是對已有市場的再營銷,其背后隱藏著過度炒作和投機的成分。雖然年輕人精神消費市場具有潛力,但其波動性和風險不容忽視。
谷子經濟:新瓶裝舊酒,炒概念居多
“谷子經濟”并非全新產業,而是基于二次元文化及相關商品的消費經濟形態延伸。核心產品如徽章、卡片、玩具等,早已在二次元文化中存在多年。將這一現象包裝成新經濟增長點,實際上是對現有市場的再度激活和概念化。
從行業角度看,“谷子經濟”并非創新商業模式,而是對二次元文化的消費轉化。徽章、卡片等商品早在90年代的“集卡”文化中就出現過。今天,因“谷子經濟”概念的炒作,這些商品被賦予更高商業價值,成為粉絲文化中的“社交貨幣”,用于建立情感聯系。雖然這推動了市場增長,但本質上只是對過去現象的“舊酒新瓶”包裝。
在股市中,與“谷子經濟”相關的公司頻頻上漲,但這些漲幅多由市場對概念的炒作驅動,而非公司本身創新或主營業務增長。例如,一些公司并未在核心產品研發上取得突破,卻借助“谷子經濟”吸引投資者,推動股價上漲。這種股市熱潮依賴的是“概念驅動”,而非公司本身的“實質驅動”。
年輕人精神消費:未來增長市場,但波動性大
隨著Z世代的崛起,年輕人消費需求發生根本性變化。與前輩相比,Z世代的消費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尤其看重產品與生活態度、價值觀和個性需求的契合。二次元文化及其衍生品,正是年輕人精神消費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次元文化作為Z世代的文化核心,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關注。對于他們來說,消費不僅是購買產品,而是獲取身份認同和社交認同。通過購買動漫周邊或虛擬偶像的相關產品,年輕人不僅展示興趣,還能與同好進行社交互動,建立歸屬感。
Z世代的消費呈現個性化需求。與傳統娛樂消費不同,年輕人更傾向于深度參與,例如參與在線游戲、二次元文化活動、虛擬現實體驗等,而非被動消費。這種參與性消費模式推動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生態,品牌通過社交媒體、直播平臺、短視頻等渠道與消費者互動,提供個性化服務,增強品牌粘性。
然而,這一市場雖然前景廣闊,但充滿不確定性。二次元文化的目標群體年輕,且具有社群特性,消費需求易受流行趨勢、社交媒體輿論及市場情緒影響。例如,某個動漫或游戲的火爆可能迅速推動周邊商品需求,但一旦該文化現象退潮,相關市場需求就會急劇下降。因此,過于依賴短期市場趨勢的公司,可能面臨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這種市場波動滋生了投機行為。隨著“谷子經濟”概念的升溫,部分資本市場投資者對這一領域的預期過高,頻繁炒作與二次元文化相關的股票和項目,導致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短期內,這種炒作可能推高公司股價,吸引投機資金,但這些波動并不一定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因此,投資者需要警惕投機風險,尤其在市場情緒波動較大時。
總體來說,年輕人的精神消費市場是未來增長的潛力股,但波動性大,依賴市場熱度和資本炒作的公司面臨不確定性。那些真正理解并滿足年輕消費者深層需求、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產品的公司,才能在這一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并實現長期穩定增長。
IP經濟公司業績:穩健增長,而非爆發式增長
谷子經濟與另一個概念緊密關聯,那就是IP經濟。
近年來,IP經濟在娛樂行業及衍生產業中表現突出,尤其在二次元文化、動漫、影視等領域。然而,許多投資者誤以為IP經濟會呈現爆發式增長,帶來巨額利潤。事實上,IP經濟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穩健增長的過程。優秀的IP創造、積累和運營需要時間和精力。
以泡泡瑪特為例,雖然其“盲盒”模式迅速吸引市場關注,但其成功并非短期暴利。泡泡瑪特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原創IP的開發和運營,尤其在二次元文化領域。公司通過多年積累和市場沉淀,成功塑造了“Molly”、“Pucky”等IP,形成強大的粉絲基礎和品牌效應。今年LABUBU在泰國的火爆,更是超出國人想象,火爆現象背后有公司IP持續創新的必然,也有頂流明星喜愛的偶然。公司短期內產品熱度帶動了市場,推動業績大幅增長,但長期增長依賴于原創IP的持續創新。
相比之下,閱文集團則依賴外部文學作品版權,通過改編為影視劇、游戲等衍生產品獲得盈利。盡管擁有如《慶余年》《斗羅大陸》等熱門IP,但閱文的商業模式依賴于外部IP的授權與改編,這使得其面臨較高的風險。外部IP的生命周期、市場接受度和改編成功率,是其面臨的重要挑戰。
名創優品則展示了外部授權IP商業化的局限性。作為以低價商品為主的零售公司,名創優品依賴授權熱門IP推出產品。盡管這一策略在短期內有效提升銷售,但過度依賴授權IP使其面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且市場熱點一旦變化,銷售將遭遇瓶頸。
這些例子說明,IP經濟的成功并非源于“暴利模式”,而是依賴于長期穩定的經營和合理的市場推廣。優秀的原創IP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運營和市場沉淀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尤其是在“谷子經濟”中的企業,尤其是涉及二次元文化的公司,其核心競爭力并不完全來自于市場炒作,而是其在原創IP創作、運營和品牌塑造方面的能力。
現實中,市場上仍有許多公司依賴外部IP授權,而非原創IP的開發。這種商業模式雖然可以短期內實現盈利,但其依賴外部資源的特點使得這些公司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且在長期競爭中可能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因此,“谷子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依然需要企業在原創IP的創作、品牌的塑造以及內容的持續更新方面不斷發力。只有在確保文化創新的基礎上,企業才能避免過度的商業化泡沫,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結語:理性看待“谷子經濟”的長遠發展
總體而言,“谷子經濟”概念帶來了市場的關注與熱情,但其背后充滿了炒作和投機成分。年輕人的精神消費市場是未來增長的潛力股,但市場的波動性和投機行為不容忽視。IP經濟的增長雖然穩健,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從中獲益,依賴外部授權的公司長期競爭力較弱。
因此,投資者應保持理性,認識到其中的風險與機遇,避免盲目跟風,以免踏空。未來,只有在IP創作和運營上具備真正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在“谷子經濟”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相關推薦
《港灣商業觀察》廖紫雯2024、2025新舊交替之際,滬上阿姨、古茗、蜜雪冰城等多家新茶飲企業遞表港交所,好一番熱鬧景象。日前,
《港灣商業觀察》廖紫雯除卻雷軍直播跨年多輪“整活”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走進直播間,為企業營銷加一把火、push自家品牌流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