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Analysis of New Energy & Auto
銷量帶來的是話語權。
本文共計:4756字
大約需要:20分鐘
11月底,一封有關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郵件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這封信中,比亞迪要求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幾乎沒有給供應商討價還價的余地。
事情發酵后,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回應稱,
“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我們基于規模化大量采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大家可協商推進。”
但實際上,供應商并沒有什么協商的空間。
隨著下游車企話語權的提高,向上游壓縮成本,換取盈利或者進一步的降價空間,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大趨勢。
#
Vol.1/ 繼續創造新高
11月最重要的活動當屬廣州車展,本次車展共展出車輛1171輛,其中新能源汽車512輛,幾乎所有展臺上都有新能源汽車展出。新能源正在加速取代燃油車的地位。
臨近年底,很多車企把新車發布放到了明年,因此新車發布并不算多。但這并不阻礙購車情緒的高漲。
下半年以來,車企銷量幾乎是不講理地增長,10月剛剛創新高,這個月再次刷新紀錄。
目前已經公布銷量的11家車企,總銷量98萬臺,平均銷量89099臺,中位數是41931臺。對比上個月,總量增加近4萬臺,平均銷量增加了8730臺,中位數增加2817臺。這11家車企,只有理想和蔚來出現了環比的輕微下滑,其他車企全部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
有6家再度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比亞迪、吉利、奇瑞、零跑、小鵬更是連續多個月創下歷史新高。
吉利和奇瑞明顯拉開了與中游車企的差距,中下游車企提速明顯,銷量的差距不斷縮小。
得益于這樣現象級的增長,中國車企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當了主角。乘聯會數據稱,2024年1至10月中國占世界68.9%的份額,其中10月的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世界份額達到76%。
銷量增長的關鍵因素是價格下降和以舊換新政策。商務部數據,1至10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同比增長超過50%。貿促會表示,財政轉型補貼、汽車購車優惠活動、金融機構專屬服務方案,為汽車產業供需兩端同步釋放市場活力,行業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200萬輛。
以舊換新的策略大概率會延續到明年。商務部人士表示,下一步將在繼續落實好已出臺補貼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基礎上,科學評估今年的政策成效,提前謀劃明年的汽車以舊換新接續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銷量持續高速增長之下,庫存壓力得到緩解。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10,環比下降14.7%,同比下降35.3%,庫存水平處于警戒線(1.50)以下,進入合理區間。
只要增長,車企就有希望,這是共識。
#
Vol.2/ 三家車企提前完成年度目標
具體到車企品牌,目前多數品牌都已經做到月銷過萬。
能夠查詢到數據的25家車企和品牌,平均銷量達到39116臺,中位數18455臺,已經是非常高的水準。
比亞迪王朝系列、海洋系列、方程豹系列,吉利銀河、領克、極氪,零跑,長安深藍、啟源、阿維塔,小鵬,東風嵐圖,長城魏牌、歐拉都創造了歷史新高。
得益于極為強勢的表現,比亞迪、零跑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標,比亞迪11月就已超額完成全年360萬銷量目標。下半年零跑的強勢表現,讓25萬的目標顯得較低,目前已經超過目標。
11月18日,雷軍宣布小米SU7交付已超過10萬輛,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將沖刺全年交付13萬輛新目標。
除了提前完成目標的車企,吉利以及旗下品牌極氪都已完成目標銷量的97%,理想也已完成92%,大概率將會完成目標。
此外,蔚來和幾乎都已完成目標銷量的80%以上,12月可以沖擊全年目標希望很大。
剩余車企由于前面挖的坑太大,已經無法完成最終目標。特別是小鵬和智己,定的目標并不算高,但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這一年很難算得上順利。
銷量帶來的是話語權。此前,車企受制于原材料價格上漲、電池廠商的稀缺性,無法壓價。如今,產業鏈條更加成熟,供應商之間競爭激烈,話語權的天平疫情悄悄像車企傾斜。
#
Vol.3/ 經銷商的苦日子
經銷商的日子已經很苦了,接下來可能更苦。
現階段,汽車市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問題突出。汽車流通協會表示,降價作為刺激汽車銷量的手段已經逐漸失效,其產生的負面效應遠超預期。全國半數經銷商出現虧損,汽車廠家在整車和零部件供應、庫存結構、售后支持等方面的目標和策略與當前市場實際情況嚴重背離。
但即便這樣,車企價格戰還是不會停歇。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認為,明年的市場價格戰不會停止,很可能會更加激烈。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企業如果失掉了基本健康度會很危險。汽車企業要15%的毛利才能夠基本活下去。
毛利率的空間只能向供應鏈擠壓。
比亞迪之后,上汽大通也向其供應商致信稱,隨著新車大量上市,市場供需失衡狀況預計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善,導致價格戰難以平息。“卷成本”將是2025年汽車行業的主旋律。希望供應商目標降本10%。
這樣的勢頭只能等待市場進入存量期,有企業支撐不住的情況。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表示,71個乘用車品牌僅3家盈利,預計未來80%以上中國品牌面臨關停并轉。
在完成關停并轉之前,車企內卷注定會繼續,經銷商的苦日子至少要延續到明年。
#
Vol.4/ 出海,不止車企
在激烈競爭環境下留存下來的車企,出海已成定局。
歐洲市場正在迎來轉機。外媒報道稱,歐盟同中國正接近就取消對華加征的進口電動汽車關稅達成解決方案。
11月,奇瑞在西班牙合資工廠投產,該合資企業計劃2029年將年產能擴大至15萬輛,并為當地創造1200多個就業崗位。
匈牙利方面表示,比亞迪和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正在該國建設汽車工廠,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投產,有助于該國提振經濟。
在拉美市場,廣汽國際在2024年危地馬拉Autoferia Cofi?o車展上宣布,正式進入危地馬拉市場。車展現場,廣汽國際發布了影速、影酷、全新第二代GS8、GS4 MAX和M6 Pro等車型。
哪吒汽車與玻利維亞最大的汽車銷售集團Saavedra集團正式簽署總代理協議,雙方共同宣布將推動哪吒汽車在玻利維亞的渠道建設與車輛銷售。目前,哪吒汽車已經布局巴西、厄瓜多爾和哥斯達黎加。
亞洲市場方面,蔚來與Green Car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正式在阿塞拜疆開展業務。零跑汽車與緬甸銷量最高的汽車經銷商NPK MOTOR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緬甸建立組裝線。
除了車企,車企供應商在持續內卷過程中,也都具備了領先優勢。11月,文遠知行宣布旗下自動駕駛環衛車S6與無人掃路機S1在新加坡投入運營。據介紹,這是新加坡首個商業化運營的自動駕駛環衛項目。
國產車企已經成為全球最強勁的競爭對手。2024年10月進口汽車4.4萬輛,同比下降45%,環比9月下降21%。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2017年的124萬輛降到2023年僅有80萬輛。在國內競爭日趨飽和之后,全球范圍內的競爭終將打響。
#
新勢力:零跑、小鵬起速,理想、華為平臺期
零跑是新勢力中最亮眼的車企。
從6月開始,零跑每個月都在創造歷史新高。本月,零跑首次站上4萬臺,已經與理想、華為鴻蒙、埃安站到了相同的體量。當然,零跑實現的方式是性價比和低價,但無論如何,能夠提量已實屬不易。年初還是與零跑同一起跑線的哪吒已經徹底掉隊,11月傳出財產保全、股東出手相助等消息。
持續高漲的銷量也讓零跑更加有信心。董事長朱江明表示,明年還會有三款B系列產品推出,面向市場來做增量。2025年的全年銷量目標50萬輛,直接比今年的目標翻了一番。盈利計劃也將提前。
另一家已經明顯起速的車企是小鵬。11月,小鵬歷史上首次但月銷量破3萬臺。連續3個月創下歷史新高。
小鵬的產品得到了市場認可。廣州車展上,何小鵬表示,MONA M03上市以來連續兩月銷量破萬。目前阻礙低價車型的主要是產能。何小鵬透露,到春節前,目標月產能將會達到2萬輛。除了低價車型,改款的小鵬P7+也在11月上市,上市12分鐘大定破10000輛。可以預計,產能問題一旦解決,小鵬的銷量有機會站上新臺階。
與這兩家車企相比,蔚來的提速非常遲緩。11月,蔚來銷量只有20575臺,始終難以突破更高的臺階。更麻煩的是,蔚來的虧損更嚴重,盈利壓力巨大。在蔚來成立十周年的內部信里,李斌表示,接下來兩年是至關重要的兩年,持續推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持續提升運營效率。明年實現銷量翻番,2026年實現公司盈利,是不容有失的工作任務。
樂道L60的增速表現不算好。本月交付5082臺,效果并不如MONA M03直觀。目前,蔚來正在規劃第三品牌,命名為“firefly螢火蟲”定位于高端小車市場,將于12月21日的NIO Day 2024正式發布,其首款車型將于2025年上半年開啟交付。
三個品牌,需要極高的效率和有效的管理,正如李斌所說,接下來至關重要。
理想與華為目前正處于銷量增長的瓶頸期。以這兩家車企的平均價格,每個月超過4萬臺銷量已經是非常震撼的表現。想要進一步提高銷量,降價或者發新車型是一個選擇。
本月,隨著尊界S800兩項,華為終于集齊了“四界”。尊界S800售價高達100-150萬。此外,華為近期申請成功了包括“仙界”“天界”“君界”“崢界”等多個商標。可以見得,華為并不想降價,而是希望維持品牌的高端感,通過不斷擴大與車企的合作來增加銷量。
理想的整體價格在往下走,出現平臺期主要由于還沒有新車發布。原本,理想在今年要發布4款增程+4款純電,但MEGA的問題打亂了計劃,截至目前,理想并沒有推出相關新車型。2025年可能會成為理想的產品大年。
#
比亞迪、吉利:大踏步向前
比亞迪和吉利已經在新能源車企的競爭中占據有利身位。
比亞迪11月銷量繼續超過50萬臺,雖然環比增量不大,但依然創造歷史新高。從今年4月到現在,比亞迪每一個月份都在創造歷史新高。一年已經賣掉375萬臺。
方程豹汽車第二款車型豹8已經上市,11月方程豹銷量達到8521臺,繼續創造增量。比亞迪已經進入到不擔心銷量的狀態。
按照規劃,2025年比亞迪計劃推出新一代刀片電池,將提高汽車的續駛里程,并延長電池本身的使用壽命。在關鍵的電池供應環節上,比亞迪也沒了牽制。
月銷50萬臺,產業鏈延伸范圍廣,這就是比亞迪向經銷商施壓的底氣。
在比亞迪之外,吉利已經成功躋身月銷10萬臺的行列。
吉利旗下的幾個品牌,都在不斷創造歷史新高。銀河系列在上個月銷量超6萬臺的基礎上,本月達到75228臺,再度創造新高。
極氪11月銷量27011臺,已經逼近3萬臺。這個月,吉利最大的事件當屬極氪將領克納入麾下。按照吉利的公告,極氪將持有領克51%的股份。CEO安聰慧表示,合并后的領克將繼續保持經銷商模式,極氪將會繼續保持直營模式。
極氪+領克,11月的銷量接近6萬臺。按照這樣看,吉利旗下銀河、極氪兩大品牌,已經有了比亞迪王朝、海洋系列的雛形。吉利大有復制比亞迪成功的跡象。
#
廣汽、長安:借勢,豐富產品線
在比亞迪、吉利之外,長安也已經展現了爆發的趨勢。
11月,深藍銷量達到36026臺,大幅度創造歷史新高。啟源繼續突破1.8萬臺,創造歷史新高,阿維塔也在創新高的同時,銷量連續過萬。這三個車型合計銷量已經超過6.6萬臺。
長安的藍圖很宏大。公司未來五年內計劃投入超500億,布局海陸空立體交通方案和人形機器人領域,計劃2026年前推出長安飛行汽車產品。
對于旗艦車型阿維塔,長安計劃進一步推出增程式動力車型、中大型5座、大六座SUV等,跑車、MPV等系列產品也在策劃中。
與長安不同,廣汽的突破主要體現在特定市場和技術突破上。
11月,埃安終于重新穩定到了月銷4萬臺,但仍然沒有創造新高。廣汽與華為簽署了深化合作協議,有外界猜測是與華為共同打造“第五界”,不過被廣汽否認。
廣汽對于新能源的規劃,不只有乘用車,還有商用車。廣汽發布的商用車戰略顯示,公司計劃到2030年,營收規模達300億元,加速向智能新能源商用車轉型。
除此之外,廣汽在固態電池上的研發也值得期待,公司透露,已初步打通全固態電池全流程制造工藝,取得車規級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態動力電池量產的關鍵技術突破,預計于2026年裝車搭載于昊鉑車型。
11月,在激烈的競爭中,原本還在競爭序列的哪吒、合創等車企已經基本掉隊。目前,基本形成了10-11家主流車企競爭的局面。大浪淘沙下,中國車企的產品力、管理水準、技術能力持續提升。剩的數量越少,在產業鏈條上的話語權就會越高,只要這樣的競爭繼續,經銷商就無法避免被拉入到價格戰中。
相關推薦
- 1 融創集團提請仲裁 要求萬達支付95億股份回購款:此前萬達被多次“追款”
- 2 京東支付承諾未來手續費率低于微信支付20%:投入10億補貼助商家降本增效
- 3 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增資至60億元!這是年內第二輪增資 增持完成后持股比例不變
- 4 農業發展銀行吳忠市分行被罰20萬元:因未執行實貸實付等被罰
- 5 交通銀行天津萬德莊支行被罰370萬元!因授信管理不到位等
- 6 高途教育“沒錢途”:近一年爆虧超10億,陳向東承認押寶AI“做得不好” | BUG
- 7 成都銀行擬提前贖回“成銀轉債”,投資者若不及時操作可能面臨較大損失
- 8 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將落地,助貸、貸超進入持牌倒計時
- 9 一手增持民生銀行、一手清倉民生保險!劉永好下了盤大棋
- 10 銀行開始“喊打”貸款中介